八零中文网 > 开局祖坟冒青烟,女扮男装科举忙 > 第12章 淮王疑似造反

第12章 淮王疑似造反

八零中文网 www.80zw.cc,最快更新开局祖坟冒青烟,女扮男装科举忙 !

    路上的行人纷纷躲避,好在谢玉衡一家是沿着一路店铺屋檐下行走,无需慌乱躲避。

    “八百里加急——,闪开,都闪开。”

    谢庭江看着疾驰而来的骏马,以及那驿使背后插的黄旗。

    一个只有一条腿的老乞丐,躲避时伤了剩余的那条腿,还被人踩了几脚。

    此时正艰难的向路边爬,有好心的路人想要去拉他。

    可八百里加急的快马眨眼就到了跟前,那人也只能将手收了回去。

    驿使提前从身后取出长刀,待到近前,手起刀落,马蹄落在老乞丐身上,继续向前奔去,扬起一片尘埃。

    老乞丐到死之前,依旧保持着向前爬行的姿势,此刻他的身子还在地上微微颤抖着。

    长长的主街一片寂静,像是在向老乞丐默哀。

    一切发生得都太快,谢庭江甚至来不及去遮挡妻女的眼睛。

    他闭了闭眼,将怀中小玉衡的方向调转了一下,轻轻拍着奶娃娃的背。

    柔声哄道:“不怕,不怕。”

    谢玉衡闻着她爹衣服上淡淡的皂香,脑中回想着刚才那一幕,末世里她砍的丧尸多了去自然不会被这吓到。

    只是觉得底层百姓实在太苦了,每年苛捐杂税就已经压得百姓们喘不过气,还要时不时的服徭役。

    孟氏附在谢庭江的耳边悄声道:“那人身上的包袱是交洲独有的月华锦。”

    谢庭江瞳孔猛的一震。

    八百里加急一路上换人,换马。

    唯独装有信件的包袱,如无意外是不会进行更换的。

    交州,先帝时期的太子薨后。

    先帝本着眼不见心不烦。

    直接把太子的儿子封到了离上京最远的交洲当淮王。

    而如今的淮王,便是太子的孙子。

    楚珩。(heng)

    据说,太子就是当今圣上弄死的。当然这些都是凉州军中士兵们私底下的传言,并不完全可信。

    谢庭江敛去眸底的沉思,如果传言可信。恐怕这八百里加急,送的就是淮王举兵造反的消息。

    他低头小声的让谢明礼出城,告知谢永贵和叶平生,让他们进城来在文轩书肆集合。

    谢明礼看着二叔脸上的神色,认真的点点头向城门外跑去。

    柳氏好歹也是活了四十多的人,很小的时候,就跟在大户人家的嫡长女身边被当大丫鬟培养,大概也猜到了一点。

    柳氏小声问道:“是不是......”后面的话没说完,不过谢家人的默契不必多说。

    谢庭江顿了一下才道:“可能是。”

    那边已经有好心人在替老乞丐收尸,许多人或多或少的放了一些银钱在尸体不远处,让那帮忙收尸的人给买副棺材。

    多可笑,想必老乞丐活着的时候,都没乞到过这么多钱。

    谢庭江带着家人进了文轩书肆,给谢明礼挑了一本《孙子算经》,正好适合谢明礼这个年龄。

    “啊呀呀,咿呀。”这不是数学类的,难道现在科举还考理科吗,谢玉衡疑惑。

    谢庭江摇了摇手中书,对着孟氏怀里的小玉衡微笑道:“你大哥哥呀,喜欢算学。”

    谢明礼喜欢算学,柳氏也是知道的。只是家中适合科举考试的,也就大孙子在一个独苗苗了,二孙子那脑瓜子估摸着是指望不上的。

    谢庭江又选了一刀最下等的纸,付过钱后,一行人站在书肆外等。

    这么一本书居然要一两银子……谢玉衡被物价震惊了,难怪古代读书人不是一般人供得起的。

    谢庭江看着自家闺女瞪大的双眼,仿佛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一样。

    笑道:“书肆卖得好的书,多半是科举要用到的书,这些书抄书的人也多。算学买的人本来就少,抄书的人也少,自然就贵些。”

    原来如此。不过咋感觉她爹似乎知道了什么,难道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露馅了?

    是的,自从知道凤凰会写字后。谢庭江就不把小玉衡真的当一个月的孩子看待。

    嗯,他闺女是仙女儿。

    片刻后,谢明礼带着谢永贵、叶平生、还有小胖子谢明诚,停好驴车后前来与二叔汇合。

    村里有驴车的就两家,一家是虎子家,一家是叶平生家,他家磨豆子卖豆腐都要用到驴车。

    “庭江,这是怎么了。”谢永贵率先开口问道。

    谢庭江摇摇头,示意此处人多并不方便说话,谢永贵也明白过来。

    一行人走到一处僻静的巷子,确定四周无人。

    谢庭江才用手沾着刚在路上买的劣等胭脂,在纸上写着:

    天下将乱,买粮,多次,多店,少买。

    叶平生谢永贵都识得一些简单的字,此刻二人都觉得背后发凉。

    谢庭江拿出火折子将纸点燃,看着纸燃尽,末了,还用脚将其碾碎,直到全部碎成细渣。

    三人对视一眼,各自匆匆离开了。

    谢庭江一家去的是城东的粮铺,共买了三百斤糙米,外加给孟氏买了一百斤细面。

    糙米五文一斤,细面三十五文一斤。

    谢家八口人,还在吃奶的小玉衡不算。一天就需食用八斤粮食,这三百斤糙米还不够吃两个月。

    谢庭江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,倒是希望淮王给力一点,今年秋收前就把荆州拿下。

    反正税收那么重给谁交都是交,万一淮王给减税呢。

    谢永贵和叶平生的驴车都被粮食塞得满满的,粮食上面放一些柴火,干稻草做掩饰,再用粗麻布盖着,谁也不知道拉的是什么。

    谢家人则另外在路边找了个驴车,付钱打车。

    一回清河村,谢庭江就找老族长商议去了。

    而这边孟氏带着小玉衡回到东厢房,孟氏看着包袱里的银砖,抱紧谢玉衡颤声道:“娘什么也不要,只要我们家小玉衡平平安安的。”

    “咿呀呀,呀啊。”我没事呀,娘亲。

    孟氏抱着她许久才平复好心情,这从柜子里取出一套红色锦鲤细棉衣裳,给谢玉衡换上。

    今天外出半天,指不定衣服上沾上了多少灰尘。

    孟氏拿过铜镜,和小玉衡一起入镜,对着镜中的小娃娃微笑道:

    “我们小玉衡好看吗。”

    .....

    “我们小玉衡好看吗。”

    孟氏给坐在镜子前的小娃娃戴上一个虎头帽,镜子中的小娃娃脸色略白,看着有点不太健康的样子。

    “好看!”脆生生的奶音在屋内响起。

    一旁的钱家大嫂秦氏笑道:“哎哟,我们家玉衡倒是个不知羞的,自卖自夸。”

    时间如白驹过隙,春去冬来又是一年年末。

    早些时候,村里人看小玉衡病恹恹的样子都怕他会活不过三个月,倒是让谢五家暗自开心许久。